- 媽豆
- 40
- 昵稱
-
- 經驗值
- 20
- 在線時間
- 2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8-6-11
- 積分
- 20
- 精華
- 0
- UID
- 71254551
 
- 寶寶生日
- 2012-09-15
- 帖子
- 16
|
本帖最后由 |6930_2815 于 2021-1-1 19:40 編輯
【作者】點媽
【來源】轉自微信訂閱號“樂玩音樂之家”
【緣起】我們就是幾個喜歡音樂的家長,從小白學起,致力于“在玩中探索以家庭和社群為主的兒童音樂教育”。記錄下這個過程一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另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活動影響更多的人能深入思考兒童音樂教育。
【地點】天津中北鎮及周邊
正文
這次#家長樂隊#系列活動從講座烏龍開始,以音樂會開心收場。大群漸漸平靜下來,小群卻一天比一天熱鬧。因為,我們有了目標,有了方向,我們是一群有星 的人了。但大群的伙伴之所以沒有選擇離開,肯定還有想要了解的信息,甚至還有對#家長樂隊#的猶豫和向往。不知道大家被一番頭腦轟炸和心靈震撼之后,對兒童音樂教育有沒有些許思考呢?雖然宇文老師沒有直接談及音樂教育,卻從更宏觀理性的角度介紹了面對未來新時代下的兒童教育應該怎樣,也從直觀感性的角度(音樂會)向大家展示了兒童音樂教育應該有的樣貌。我知道,大家都是帶著各自的問題來的——我的孩子不喜歡唱歌怎么辦?我的孩子應該幾歲學鋼琴……但這些問題沒能直接從宇文老師那里得到答案。為了給大家一個交代,我想嘗試去轉達一下宇文老師的思想,希望對您能有所啟發。在我們一廂情愿地嘗試讓孩子學音樂或學一門樂器之前,我們有沒有反問一下自己:
- 我們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是什么?
- 音樂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 我們在為孩子音樂的學習創造了怎樣的家庭環境和社群氛圍?
01 我們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是什么?
難道我們讓孩子學習音樂是想讓他們將來能掌握一門技能,在娛樂大眾的同時混口飯吃?或是將來做個音樂培訓的老師,能掙很多錢的那種?不然,為什么要求孩子不斷去參加培訓班、考級、競賽,去用別人的評價標準來評價自己呢?音樂是一門藝術,沒有好壞對錯的標準,那些技能技法訓練才有各種標準。雖然我沒有上過音樂學院,但我可以了解他們的培訓體系也是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實際上就是個高級版的娛樂大眾而已。培訓班的老師大多也只是做技法的訓練,因為,他們自己可能就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音樂對生命的滋養。
02 音樂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么?
音樂最根本的作用是探索內在、觸摸靈魂,同時音樂也是向外與他人建立感性溝通的重要方式。在培訓課上,我們體驗到了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表情——
- 鐘琴和萊雅琴的夢幻;塤的厚重和泥土氣息;
- 陶笛的悠揚和小優穿上草裙的歡快;
- 還有那沒有表情,又充滿各種表情,萬無萬有的法器碰鈴……
- 這些都是與人的內在感受直接相連的,平靜的、悲傷的、喜悅的、痛苦的……
這些都需要所謂的音樂基礎嗎?需要有分級和評判的標準嗎?真正的標準就是你的感受。所以,我們第一天培訓課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嘗試帶領大家打開自己,尋找感受。因為,感受才是音樂的本源!在課上,老師帶領大家手拉手真誠地為每一位伙伴唱他/她的名字。剛開始,大家都覺得很好玩,后來,每個人的內心都逐漸充滿了感動,聲音也更深情了,這時候你還會去考慮譜子上的情感記號嗎?我們組建樂隊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此刻的相互溫暖嗎?這么多年,除了每年的生日歌,還會有人深情地拉著你的手,專門為你唱一首帶有你名字的歌曲嗎?其實,我們唱的是一首兒歌,一首族人為剛出生的小寶寶唱的歡迎和祝福的歌。宇文老師還就此談到了兒歌的四大作用。其中,兒歌最早的作用就是為了給新生命帶來祝福的——天地萬物,太陽雨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世界的祝福。而媽媽,就是那個傳遞祝福的通道和接引者。看看現在的兒歌吧,兒童不僅沒有成為被祝福的對象,卻成了大人娛樂的玩偶,這真的是兒童需要的嗎?
03 我們為孩子學習音樂創造了怎樣的家庭環境和社群氛圍?
音樂環境的創造是非得帶著孩子去音樂廳大劇院打卡才能做到的嗎?是把孩子送進培訓班就可以創造的嗎?音樂源自生活,音樂環境的創造是從媽媽開口為孩子念童謠、唱兒歌的時候就開始了。但是,音樂也需要在社群中得到升華,這也是我們組建家長樂隊的初衷。我們可能不是那種唱歌很好聽的人,但我們一定會帶你一起唱很多能溫暖和滋養你心靈的歌曲;我們可能沒有高超的技法,但我們理解音樂本源的作用。這個社會很缺少明白這樣音樂的人,有一種音樂是對人去做工作的。當然,說這么多不是說樂理和技法不重要,樂理和技法當然重要,可如果沒先弄清楚這幾個問題,就去做單純的技法訓練,很容易陷入技法的怪圈,踏上無止境的競技之路,而丟掉了音樂的本源。看看b站那些牛人,是你能比的嗎,未來還有更牛的機器人,是咱能比的嗎?而抓住了音樂的本源,就不需要等到最后才去享受音樂學習帶來的豐盛果實,而是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可以享受到音樂對生命的滋養!?
小編有話說
點媽說自己從來沒寫過類似的文章,這次也是豁出去了,純純一個理工女愣是寫出了文藝范。我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透過文字感受到點媽想要通過轉達宇文老師的教育理念來喊醒迷途者的急迫與無奈?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迷途的羔羊,但總有人會走的更遠、更久……就像宇文老師說的那樣,以后我們最不缺少的就是知識,而是甄別、舍棄和處理知識的能力。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