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0
- 昵稱
-
- 經驗值
- 0
- 在線時間
- 1小時
- 注冊時間
- 2022-4-27
- 積分
- 0
- 精華
- 0
- UID
- 108591861

- 寶寶生日
- 2012-02-03
- 帖子
- 5
|
寫在前面:
父母認為的小事中,藏著孩子大大的心事。
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感受水平跟上孩子。
如果讓你寫一篇童年回憶,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兒時的記憶竟是以難過的經歷居多,而其中最讓人傷心的事情,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父母的漠視。
我小時候印象很深的事情有這么一件:我首次生理期時,告訴了我媽,我媽只說了一句“這下麻煩了”。我媽知道這件事情會讓我每個月多一事,卻沒有看到我的恐慌。后來很多年,每個月我都會在心里默念“這下麻煩了”。我媽不是完美的媽媽,我也不是。最近,我做的一件事情,我想也會讓我兒子“印象深刻”。
鉛筆頭
我兒子非常喜歡自己的小學生身份。他喜歡穿校服,喜歡寫字,喜歡看著鉛筆一天天變短,喜歡一個本子快要寫完。就算是等地鐵,也要拿出小小的鉛筆頭,一筆一劃地寫。一邊寫一邊還不忘看向路人,自顧自地炫耀,“我的鉛筆都寫得這么短啦,我的本子快寫完了。”可是,就在這一天,快寫完的本子和快用完的鉛筆頭落在他舅舅家了。原本是有機會再回去取的。只是我們大人覺得這是小事,又隱約覺得這是個大事。不僅沒回去取,還小心翼翼地把這件事隱藏了下來,等到回了家,造成一種無法挽回的形勢之后,這才告訴孩子。孩子一聽,崩潰地眼淚直流,說他的心像是被刀割了一樣。直到給舅舅通了電話,讓舅舅下次來我們家的時候給他帶過來,孩子的眼淚這才止住。臨睡前,孩子說了這么一句話:地球雖然沒有那么多衛星,但還是有衛星;就像我沒有很多傷心,但是我還是會傷心一樣。這是得痛苦到什么程度,才能釀出這樣的句子。
小玩偶
鉛筆頭事件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故事。有位爸爸和女兒在迪士尼游玩時,女兒不小心在停車場把最心愛的小玩偶給弄丟了。這個玩偶不是一般的玩偶。孩子在吃飯時,會給玩偶擺上小飯碗;睡覺時,會給玩偶蓋上小被子;上廁所時,也要讓玩偶坐上小馬桶。玩偶丟了,孩子很傷心。看到一路默默流淚的女兒,這位父親想起了自己童年玩具因搬家被全部丟棄的經歷。他不希望自己痛苦的經歷再次發生在女兒身上。于是,這位父親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玩偶,和妻子一起把玩偶做舊。之后請迪士尼失物招領處的工作人員,配合自己演一出戲,讓女兒認為這就是她弄丟的玩偶。后來,孩子看到“丟失”的玩偶后,開心極了。當時看到網上有很多人說,特別感動。我也認為,應該會讓很多人感動,可我自己其實并沒多大感覺。因為我沒有過這種經歷,我娃也對玩偶沒多大興趣。誰能想到,一個鉛筆頭寄托了我娃的情感呢?
小石子
“兒童權利之父”科扎克曾在日記里坦誠,自己也曾輕視過孩子的“小事”。在孤兒院,總會有孩子向他來告狀,說有人拿了他的一顆石子或所有石子。這些石頭是用來玩抓石子游戲的。科扎克當時非常反對孩子告狀,于是他對孩子說,你少了,就再去找新的呀。后來,科扎克認識到自己至少犯了三個錯誤:第一,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東西,即使那東西非常平凡普通。第二,那個把別人的東西拿走的人,顯然做了不道德的事。第三,他有一次嘗試著去玩“抓石子”游戲,他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小石頭都好用。這之后,科扎克在孤兒院工作的日子越長,他就越發地注意到,孩子的小事中,隱藏著他們的沮喪或憤怒。
小事之中經常藏著孩子的沮喪或憤怒
科扎克在他經營的孤兒院里,開辦了一個兒童法庭。在這個法庭上,兒童是法官,來決定給“被告人”一個怎樣的懲罰。一開始法官們(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很容易輕視小小孩子們的案件,包括打人、取綽號、干擾,但是他們很快就發現,一個案件是否重要,完全取決于被告是否感覺受到傷害。有時候小事會很傷人,每個人畢竟都是不同的。會讓一個人哭的事,可能會讓第二個人笑。比如,取綽號的事情,開心的時候,孩子可能也會跟著哈哈笑,不開心的時候,孩子聽到別人叫他綽號,就會非常痛苦、生氣,畢竟我今天有權利不想被開玩笑。當科扎克把這個道理說給孩子們聽后,兒童法庭只要有人救助,不會拒絕幫助任何人,不趕時間,即使是最微小的事,也不會用玩笑打發。因為小事之中,經常藏著某人的沮喪或憤怒。科扎克還辦過一份報紙——《兒童評論》,面向全波蘭。科扎克希望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的渠道,把他們深埋心中的不滿和牢騷一吐為凈。有一個孩子講了,父親怎樣把她的一顆已經松動的牙齒拔了下來,許多人覺得這件事情沒有意義,但科扎克堅持要把這封信刊登出來,他解釋說,不管孩子寫了什么,對他們來說都是大事。所有的教育理論都比不上我們對孩子的觀察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感受水平去跟上孩子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救了死神一命。死神為了感謝這位年輕人,向他保證絕不會出其不意地降臨,而是會在取他性命之前會派信使通知他。于是,這位年輕人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但青春和健康都不會長久,很快疾病和傷痛都來了。不過他還是堅信自己不會死,因為死神還沒有來。有一天,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扭頭一看,發現死神就站在他身后。“跟我來,你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刻已經到了。”“什么?”這人問道,“你怎能食言?你不是保證說你會派信使來嗎?”死神說:“我不是接二連三地差信使到這里了嗎?寒熱不是來打你、推你、摔倒你了嗎?眩暈不是弄得你頭昏腦漲嗎?痛風病不是折磨你四肢嗎?”這人無話可說,只得跟著死神走了。
我們養孩子也是這樣。孩子會用很多小事來提醒我們,這是了解他們的好時候。可是我們會怎么樣呢?孩子邀請我們和他一起體會玩水的快樂,我們說,別玩了,小心弄濕褲子。孩子舉著獎狀,想要向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悅,我們卻說,別說了,快去做作業。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孩子破壞了,我們說,有什么好哭的,我再給你買一個不就行了。青春期來臨了,我們說,孩子,我真是不了解你呀。孩子說,我曾經給過你很多次機會,讓你了解我。跳繩一天晚上,兒子睡不著,一頓翻來覆去之后,開始偷偷抽泣。這次,我沒有再忽略他的感受,我把他抱出臥室,問他發生了什么事。原來,他是在擔心跳繩比賽,他想得100分。我告訴他說,不是100分也沒關系。兒子抽泣著:一分鐘跳100個才及格。我一聽,看來是得加把勁了。我對兒子說,媽媽以后每天陪你多練會兒。兒子點頭答應了。我把他抱入房中,沒一會,他就睡著了。一件件小事,都蘊含了孩子成長的軌跡的一個個小節點。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能用尊重的態度關注孩子、理解孩子,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把“小事化大”,才能讓我們和孩子真正搭建起心靈的橋梁。而有了互相的理解和溝通,才能互相有“傾訴”和“釋放”的機會。
童行書院的理念就是讓孩子的能量釋放,推動人生自我成長。我們的老師帶著愛和尊重,希望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孩子、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搭建成長的腳手架。歡迎加入童行書院通識共學營,體驗《世界之旅》《哲思之旅》《時空之旅》《經典之旅》四大兒童通識課,從根源上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互動話題你有對孩子說過這些重話嗎?你有無視過孩子的一些表現嗎?不如從今天做起,從細微的地方改變一下自己和孩子的相處方式吧!
作者:韓樂
兒童故事創作者生活教育實踐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