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0
- 昵稱
-
- 經驗值
- 0
- 在線時間
- 0小時
- 注冊時間
- 2021-12-19
- 積分
- 0
- 精華
- 0
- UID
- 102954474

- 寶寶生日
- 0000-00-00
- 帖子
- 19
|
[size=16.0000pt][font]4[font]月[font]11[font]日上午,上海市召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就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三區”劃分情況向大家作了通報。雖然劃分了“三區”,但上海大部分人仍在封控或管控中。隨著封控時間看似無休止的延長,上海抗疫,出現了一些危險的信號。
[size=16.0000pt][font]抗疫和民生兩個話題開始越來越多地被放在一起討論。過去的一周,新增陽性病例居高不下,單日新增陽性病例連續七天超過[font]2[font]萬例,且開始出現重癥。據[font]4[font]月[font]14[font]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目前上海有重型[font]9[font]例,均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與此同時,物價飛漲,次生損失和因封控導致的死亡病例開始增加。據公開報道的消息,已有兩個哮喘病人因搶救不及時而失去生命,還有一個上海姑娘因打賞外賣員[font]200[font]元,遭網絡暴力,最終跳樓去世。今天早上,虹口區衛健委信息中心主任錢文雄自盡身亡。另外還有一些坊間流傳的案例未見官方報道。
[size=16.0000pt][font]抗疫和民生兩個話題,難道真的是[font]“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
[size=16.0000pt][font]1
[size=16.0000pt][font]拐點何時出現?
[size=16.0000pt][font]截至[font]2022[font]年[font]4[font]月[font]14[font]日,上海官方發布的陽性病例超過[font]28[font]萬例,但拐點仍未出現。過去一周,連續七天超過[font]2[font]萬例單日新增,且開始出現重癥。
[size=16.0000pt][font]我曾在[font]3[font]月[font]28[font]日封控前樂觀估計,拐點將在[font]4[font]月[font]5[font]日解封之后的[font]3[font]天之內出現,也就是[font]4[font]月[font]8[font]號左右,但今天已經[font]4[font]月[font]14[font]號了,新增陽性病例居高不下,不得不承認是我過于樂觀了。
[size=16.0000pt][font]上海新增病例趨勢(截至[font]4.13[font])
[size=16.0000pt][font]關于上海本輪疫情何時結束,有兩個權威預測。一個是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吳尊友表示,對于具有[font]2700[font]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來說,如果在[font]2[font]~[font]3[font]天內完成一輪全市范圍內全員核酸檢測,連續開展[font]3[font]~[font]4[font]輪全市全員核酸檢測,理論上說,[font]10[font]天至兩周就能實現社會層面疫情清零。另一個是來自蘭州大學黃建平團隊研發的《全球新冠疫情預測系統》。蘭州大學新冠疫情全球預測顯示,上海市本輪疫情預計將于[font]2022[font]年[font]5[font]月[font]3[font]日左右得到控制,預計累計感染約[font]30[font]萬人。上述預測還稱,上海本輪疫情感染人數將在[font]4[font]月[font]21[font]日、[font]4[font]月[font]25[font]日和[font]4[font]月[font]29[font]日分別降至[font]1000[font]例、[font]100[font]例和[font]10[font]例以下。
[size=16.0000pt][font]從[font]3.28[font]日浦東封控算起,目前上海已經開展了三輪以上全員核酸,且同時進行了多次自主抗原檢測,而截至今日,累計感染病例已突破[font]28[font]萬例,拐點仍未出現。可見,兩份權威預測都不十分準確。
[size=16.0000pt][font]所以,上海疫情是相當相當相當嚴重了,加上就醫綠色通道和保供物資不暢等導致的次生災害,處于風暴之中的民眾必定會出現較大的怨言。這是第一個危險信號。今天看,兩周的封控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說明了兩個問題:[font]1[font]、實際情況比預期要嚴重很多。[font]2[font]、民眾心理會出現較大波動。這一點比第一點更要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size=16.0000pt][font]2
[size=16.0000pt][font]居家隔離可行嗎?
[size=16.0000pt][font]居家隔離這個話題已經被討論很久了。有幾個權威觀點,我們可以拿出來討論。一個同樣來自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吳尊友表示,當我們診斷一個人為無癥狀感染者的時候,其中有一部分人很可能是確診病例的一個潛伏期,再觀察一段時間以后,會出現癥狀,[font]([font]觀點[font]A:)[font]居家隔離還是存在風險。無癥狀感染也可能發展成重癥。
[size=16.0000pt][font]吳尊友:無癥狀感染者有可能處于確診潛伏期
[size=16.0000pt][font]另一個觀點,是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系主任張作風,其撰文指出:上海已經完成接種新冠疫苗[font]5549[font]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人數達[font]2242[font]萬人,接種覆蓋人群占全市常住人口的[font]95.1%[font],而且有[font]1063[font]萬人接種了加強針。[font]([font]觀點[font]B:)[font]在目前上海的高接種率的情況下,鼓勵群眾接種第三針,同時提高老年高危人群人群的接種率和加強率,可以說已經具備對重癥和死亡有所保護的免疫屏障了。所以可以考慮對密接人群和無癥狀感染者進行居家隔離了。
[size=16.0000pt][font]4[font]月[font]1[font]日,上海集中隔離點醫療救治組組長、瑞金醫院副院長陳爾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這次疫情的規模,比武漢還要大,但疾病的嚴重性比武漢要低。目前來看,上海的救治比較平穩,我們會盡快按照‘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抓落實。”在被詢問道,“這些無癥狀感染者,有沒有可能未來會居家隔離”的問題時,陳爾真表示,未來居家隔離的可能性是有的,看整個形勢的發展。
[size=16.0000pt][font]由此可見,權威專家的觀點是有分歧的。你支持哪個觀點?(可在評論區留言[font]A[font]或[font]B[font])
[size=16.0000pt][font]權威專家的觀點相左,這就說明抗疫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醫學問題,而同時是一個社會問題,一個經濟民生問題。我們[font]“動態清零”最大的目的主要就是最大限度的盡一切可能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翻譯一下也就是說,哪種方式最有可能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就采取哪一種方式。
[size=16.0000pt][font]抗疫方式權威觀點不一致,這是第二個危險信號。
[size=16.0000pt][font]3
[size=16.0000pt][font]社區團購,一把雙刃劍
[size=16.0000pt][font]這段時間,上海社區內最受歡迎的人是誰?不是居委會工作人員,不是志愿者,甚至也不是[font]“大白”,而是“團長”。
[size=16.0000pt][font]圖片來自網絡:魔都版我的團長我的團
[size=16.0000pt][font]“疫情防控以來,‘社區團購’成為封控期間市民生活物資保供的主要方式,為保障民生、緩解‘買菜難’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size=16.0000pt][font]形成鮮明對比的是,[font]Go[font]東和美團叮咚等各大電商集體趴窩,不是無法下單就是物流不斷延遲。社區團購自然成為居民采購生活物資的第一選擇。
[size=16.0000pt][font]社區團購五花八門,一切皆可團,有團大米的,有團水果的,有團蔬菜的,甚至還有團購[font]Tony[font]老師理發的。“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先生說的沒錯。
[size=16.0000pt][font]團購[font]Tony[font]老師理發群
[size=16.0000pt][font]段子[font]1: [font]給我一個二維碼,我可以團遍大半個中國。
[size=16.0000pt][font]段子[font]2: [font]我維持生活的秘訣是見碼就掃,逢群必進。
[size=16.0000pt][font]段子[font]3: [font]世界上本沒有團,買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團。 ?????????[font]---[font]魔幻現實主義題材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size=16.0000pt][font]社區團購的確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海人民在封控期間的吃飯問題,在事實上扛起了保供的重任,但必須指出,社區團購是一把真正的雙刃劍。據我觀察,社區團購正在出現一些危險的信號。
[size=16.0000pt][font]1[font]、物價飛漲:現在的物價眼看已經剎不住車了。而發疫情財的卻大有人在,這是每一次災難面前的混亂常態。盡管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制定發布了《關于規范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團購”價格行為的提示函》,明確提示相關組織者、經營者在開展“社區團購”過程中,應當根據經營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價格合理的商品,不得擾亂市場價格秩序;應當按照規定明碼標價,公示商品品名、數量、規格和價格等信息;應當優化組織管理,為消費者做好售后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但暫時未見對物價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筆者認為,除非政府聯系各大商超批發市場打通物流,集采集配,統一定價,否則混亂還將持續下去,而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他們雖然也有怨言,但現在普遍的想法是“貴總比沒有好。
[size=16.0000pt][font]2[font]、物傳人:社區團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毒擴散感染的風險。但這種采購方式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就筆者所在的小區來看,外來物品會經過小區門崗,樓棟志愿者和戶門三道消殺。如果每一個團購的居民都能嚴格消殺,注意防護,這樣的風險可以控制。但危險的是總有一些小區和個人防護意識較差,這就增加了物傳人的風險,且有非正規渠道,食品安全要打個問號。
[size=16.0000pt][font]3[font]、“以戰養戰”:筆者甚至見到過如下細思極恐的觀點。(這里僅作引用,不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size=16.0000pt][font]來自微博
[size=16.0000pt][font]綜上所述,上海抗疫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更加復雜嚴峻。今天的上海除了為清零而奮斗,或許已別無選擇。
[size=16.0000pt][font]呼吁政府出臺更具針對性的物資保供政策并馬上開通緊急綠色就醫通道,抗疫和民生,我們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size=16.0000pt][font]4[font]月[font]23[font]號,一周過去了,這一周雖然居家但發生了挺多事,讓人不禁想問:
[size=16.0000pt][font]([font]1[font])我們堅決支持國家的抗疫方針,但執行層面一刀切,簡單粗暴的做事方式什么時候能改一改?八九十歲行動不便的老人非要拉去方艙隔離?硬隔離就是把陽性樓棟用鐵柵欄圍起來上鎖?萬一火災了怎么辦?
[size=16.0000pt][font]([font]2[font])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刪帖真實的聲音比造謠更可怕。
[size=16.0000pt][font]([font]3[font])小區封控多日抗原或核酸篩查仍有陽性,要找到根本原因。
[size=16.0000pt][font]4[font]月[font]30[font]號,寫在解封的前一天。([font]5.1[font]小區發了出門證)
[size=16.0000pt][font]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font](1856[font]年[font]7[font]月[font]26[font]日—[font]1950[font]年[font]11[font]月[font]2[font]日[font])[font]曾說:“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這句話充滿了諷刺意味。我們真的無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嗎?
[size=16.0000pt][font]上海全域封控第[font]30[font]天,新增陽性病例繼續下降。并且所有新增病例都在隔離管控中發現,為進一步復工復產和全面解封創造了條件。
[size=16.0000pt][font]上海新增病例趨勢(截至[font]4[font]月[font]29[font]日)
[size=16.0000pt][font]“[font]2022[font]年[font]4[font]月[font]29[font]日[font]0[font]—[font]24[font]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font]1249[font]和無癥狀感染者[font]8932[font]例,其中[font]985[font]例確診病例為既往無癥狀感染者轉歸,[font]264[font]例確診病例和[font]8932[font]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上海發布)”
[size=16.0000pt][font]全面解封指日可待,但在這之前大部分上海人經歷了魔幻而又五味雜陳的一個月,上海這座城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抗疫,經濟,民生,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引發了不少市民的吐槽,擔憂,甚至是憤怒。
?
|
|